国际展览-国外展览-国外展会-国外展览会-91exhi网展会平台
  • 欢迎来到91展会网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展会名称
  • 展会名称
  • 城市地区
  • 参展展品
  • 汽配 消电 户外 电脑 通讯 家电 教育 礼品 灯饰 广电 摄影 餐饮 建筑 零售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投资一带一路 风物长宜放眼量
    广告

    投资一带一路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者:Hayley 发布时间:2020-04-30

    商务部日前发布消息称,一季度中企对“一带一路”相关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7%,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7.3%,较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0.6%。

    受访专家指出,中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微降一方面归因于近年来全球经济整体放缓的大背景,另一方面则是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因素。“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逆市增长则说明中国与相关国家保持着全方位、系统性的合作。疫情下开展投资要注重当地政策和法规变化,做到合规经营,更要有长远目光,通过投资项目可持续推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一带一路”仍是

    对外开放重要抓手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建平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微降在情理之中,一是从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发达国家对本国贸易和投资做出一些限制性措施,整体上对中国对外投资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资本流动放缓,外部投资环境不景气;三是在微观层面,受疫情影响,多国在交通运输方面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阻碍了商务人员流动,致使很多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受到影响。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保持一定增长符合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的趋势。”张建平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保持着全方位、系统性合作,政策沟通顺畅,各方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具有较强共识,这是中企在沿线投资的坚实基础。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先后签署的一系列多双边协议和自由贸易协定等法律框架文件保障了投资的持续性,对产业链衔接与合作、建立稳定的投资体系、提升投资的便利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张建平说。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经贸合作层面保持货运畅通和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关切,因此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能保持稳定增长。这也说明在今后一段时期,“一带一路”依旧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深化与沿线国家伙伴关系

    挖掘更多投资潜力

    很多学者和企业人士受访时表示,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亮点是“一带一路”倡议,其秉承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也让许多沿线国家受益。随着各国联系的加强和彼此贸易的增长,很多投资项目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事实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商机正是通过贸易的拓展不断发现的。”张建平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此期间也使很多投资项目得以发现、挖掘、论证,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过去几年,中国不断经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贸易伙伴关系,对挖掘投资潜力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很多商业活动,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仍要继续深化同沿线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这有利于保持现有投资项目的平稳推进,也有利于发掘更多商机。”张建平说。

    专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更需要与全球治理,特别是与公共卫生治理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融资相结合。

    “疫情之下,各国可携手在三个方面着重加强合作。”梁海明表示,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电子商务、科技创新、5G网络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高科技丝绸之路;二是继续与沿线国家探索实施线上远程医疗、线上抗疫物资贸易、线上商机对接等合作,共同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三是继续加强与有关国家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绿色环保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加强政策协调

    做好风险管控

    疫情没有国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难以独善其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继续扩散的现实,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共同合作防控疫情蔓延。

    张建平认为,疫情之下,中国要继续保持与沿线国家高水平的政策沟通和协调,特别是要发挥有关合作机制的作用,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欧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峰会等,在这些机制框架下,积极加强部长级有效沟通与协调,对于保障投资项目的落地和顺利开展十分关键。

    “此外,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商协会,在这一特殊时期都应该在信息分享、项目配对、项目磋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商业性和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在审慎评估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应加大金融政策领域支持力度,为有关项目投资提供保障。”张建平说。

    记者从有关企业获悉,近段时期,国际经贸、投资受到严重冲击,“一带一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各类型企业正在从各自业务出发加紧评估新出现的投资风险,妥善应对。

    对此,张建平表示,中资企业应根据不同国家受疫情影响的程度综合性评估风险等级。一方面要在疫情期间重视政策与法律的不断变化趋势,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让投资项目能够可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中国积极推动和参与的国际产能合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长远角度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越是在关键时期,我们越要做好政策沟通、风险管控,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与投资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梁海明说。

    源:中国贸易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 工信部备案查询 | 备案号粤ICP备17134770号-1 | 网站地图
    Ishow Official Platform | Shenzhen situo exhibition co. LTD
    Copyright © 2012 - 2018 Ishow 91exhi.com | 平台客服热线:0755-8325-2720